分類彙整: WOW

图片查甜心寶貝包養網故事丨大别山下的茶乡女孩_中国网

3月26日,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的茶园内,肖珺景展示刚刚采摘的茶鲜叶。

春到大别山,绿意盎然,茶香四溢。“95后”女孩肖珺景每天忙着采茶、直播、跟客户谈合作。

今年27岁的肖珺景从小在茶乡长大,家里世代制茶。姥爷周祖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父亲也是制茶高手包養行情

2019年大学毕业后,肖珺景回到家乡开始钻研制茶。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信阳毛尖,肖珺景结合当地风土人情,拍摄了一系包養網列短视频,科普茶功效、推广茶文化。目前她在短视频平台已收获2万多粉丝。包養“我想传承推广好信阳毛尖非遗手工炒制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茶文化。”肖珺景说。

新华社记者包養 郝源 摄

   包養網 花園

第一观察丨习近平主席倡查包養心得导“上海精神”的深意_中国网

“上海合作组织走在时代前列,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上海精神’,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7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讲到“上海精神”。

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每一年都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每一次都会谈到“上海精神”。

习近平主席为何如此重视“上海精神”?面向未来,上合组织又当如何弘扬“上海精神”,答好时代之问?

(一)凝聚合作力量

2001年6月,上海黄浦江畔,上合组织成员国国家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告一个全新的国际组织诞生。宣言明确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

20多年来,上合组织始终高举“上海精神”旗帜,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国家团结协作、开放共赢、包容互鉴的全新合作模式。

在2018年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

此次峰会正式接收伊朗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并批准关于签署白俄罗斯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义务备忘录,上合组织成员国数量增至9个。

“越来越多国家申请加入‘上合大家庭’,充分表明上海合作组织的理念深入人心,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习近平主席指出。

谈及上合组织的初心使命,习近平主席援引印度诗人泰戈尔名言:“信念鞭策着人们,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意味深长。

(二)解答时代之问包養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团结还是分裂?和平还是冲突?合作还是对抗?

“时代之问”再次摆在我们面前。习近平主席在峰会讲话中给出鲜明有力的回答:“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把牢正确方向,增进团结互信”。在当前国际地区形势下,这样的主张无疑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方面,上合组织内部要以对话消弥分歧、以合作超越竞争,切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定支持彼此实现发展振兴;另一方面,在同包養外部世界互动时,要从地区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制定对外政策,同时要高度警惕外部势力在本地区煽动“新冷战”、制造阵营对抗,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理由干涉内政、策动“颜色革命”,把本国发展进步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团结协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各成员国越要坚定携手同行包養網比較。秉持“上海精神”,就是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各国人民共同利益一边。

(三)包養照亮未来之路

10年前,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5年前,“确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念”被写入上合峰会青岛宣言,成为上合组织最重要的政治共识和努力目标。

在“上海精神”正确指引下,上合组织在国际风云变幻中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走出了一条符合地区实际、契合各方需求的合作与发展道路,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重要探索,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

新形势下,如何引领上合组织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员最为辽阔的地区合作组织实现更大发展?习近平主席深入阐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一系列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为“上海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以“上海精神”为旗帜,上合组织必将不断实现新跨越新发展,加快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开创地区合作新的更大的辉煌。

策划:霍小光

监制:张旭东

主笔:温馨

统筹:刘华、王包養绚、陈菲

视觉|编辑:吴晶晶、王秋韵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那个趴在床上查包養听课的小女孩已圆大学梦_中国网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在广西灵川县灵川镇的三叉尾小学,董倩趴在床上听课(2012年9月13日摄)。下图为:在广西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董倩(前)在课堂上听课(2024年3月13日摄)。

趴在床上、坐着轮椅、拄着拐杖……几包養網乎没有一天能像双腿健康的人那样行走的董倩,在追梦路上一直奋力前行,一日也没有停歇。

董倩现在是广西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工程技术系的学生。出生8个月时,她在一次学步中意外摔倒导致左腿骨折。此后,她几乎摔重一点就骨折,直到两岁才被诊断为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又称“瓷娃娃病”,轻微碰撞也可能造成严重骨折。

2012年9月13日,记者在广西灵川县灵川镇三叉尾小学采访时,时年9岁的董倩在这里读三年级。为了让董倩顺利上学,家人为她专门制作了一张安装轮子可以自由推动的小床,上课时把床放到教室里让她趴在床上听课,下课后就把床推回宿舍让她吃饭休息。

2022年,董倩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圆了大学梦。她的大学辅导员毛文慧说,董倩是一个坚强懂事勤奋的学生,先天的缺陷没有磨灭她包養網对梦想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包養向往。入学后,学校给她安排了一间特殊宿舍,包括床铺在内的各项设施,都根据她的身体条件布置,让她在校生活尽量方便舒心。

董倩说,小学除了趴在床上听课,几乎所有行动都依靠轮椅,初中到现在依靠拐杖支撑着行走。这么多年的磨难能坚持下来,就是想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她坚信,有多坚定的信念,就有多勇毅的行动,有多强大的意志,就有多光明的未来,不管今后遇到多大困难包養網,她都会咬紧牙关,朝着梦的方向继续前行。

新华社记者 陆包養波岸 摄

  

向世界贡献具有中查甜心包養網国特色的生态环境法典_中国网

创作于1962年的小说《寂静的春天》,以寓言式的开头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小说揭示了环境污染的现实和严重后果,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环境污染危机的思考。

《寂静的春天》把“环保”的概念第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引发了美国甚至全世界的环境运动,被人们视为全世界环保运动的开端,国际上普遍认为该书直接促成了斯德哥尔摩公约的达成和签署。

对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吕忠梅的专访,就是从这本小说聊起。

在吕忠梅看来,为“美丽中国”立“良法”,是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使命所在。编纂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生态环境法典,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多年研究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1979年,我国制定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吕忠梅学生时期最早接触的环境法学就是这部法律。而对于编纂环境法典,在本世纪初就曾有学者开展了专题研究,对其必要性进行论证。在吕忠梅看来,40多年的环境法典编纂研究成果已经能够为今天的生态环境法典编包養網纂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之前,吕忠梅曾任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这些年来,她不断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鼓与呼。但她也知道,这将是个漫长的过程。

2017年,吕忠梅任会长的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刚刚完成换届就正式启动了“环境法典编纂研究”重大项目。该项目包括“外国环境法典翻译”“环境法典编纂基础理论研究”“环境法典专家建议稿(草案)”三个子课题。经过五年多努力,在全国近200名专家学者的分工协作下,课题圆满完成第一阶段的研究任务,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已结集为由17部出版物构成的“绿典之路”系列丛书,并形成了五编1100余条的生态环境法典专家建议稿(草案)。

2023年4月,《绿典之路》第一阶段成果发布暨法典编纂研究座谈会在京举行。正是在这次会上,吕忠梅表示,希望能尽快将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一类立法项目。这也是她首次在公开场合作如此明确的表述。

此前,2021年,包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明确提出研究启动环境法典等条件成熟立法领域的法典编纂工作;2022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推动法典编纂。

几个月后,2023年9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对外公布。本届立法规划的最大创新之一,是对推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作出专门安排。立法规划列明积极研究推进生态环境法典和其他条件成熟领域的法典编纂。

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

在吕忠梅看来,借鉴世界环境法典编纂的成熟经验,是编纂中国自己的生态环境法典不可缺少的一环。因此,在她的“三步走”计划中,翻译外国环境法典是第一步。

一边翻译一边做比较研究,课题组先后翻译了11个国家以法典命名的环境法律。经过深入比较,吕忠梅发现虽然世界各国环境法典编纂不像民法典编纂有成熟包養網的概念体系和编纂方法,但也有规律可循,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值得吸取。

她总结了三条共性:第一条是所有国家启动法典编纂的目的都是为了推动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型。不管什么形式的法典都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价值追求,也是立法宗旨。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面向未来的发展模式,是世界各国法典编纂的共同追求,也是核心价值。第二条就是法典的形式,各国基本都遵循了“总则—分编”的法典结构一般规律,但都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态度,以牺牲一定的逻辑性来保持开放性。第三个共性就是各国都是根据当时自己的国情和立法状况作出编纂方式选择。换言之,采取何种法典形式,只有合适不合适,没有好坏之分。

经过四十多年探索,中国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建设法治道路。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不仅走的通、而且很管用。”吕忠梅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法治道路既是世界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对全球环境治理应承担的大国责任。在她看来,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应该在立足中国国情、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吸取各国法典编纂的教训,采用国际通用语言,向世界贡献一部高水平的生态环境法典。

引领世界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被明确写入立法规划一类项目,意味着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已不再是学者们的理论设想。

“法典是由政治家决策、由法学家论证的产物,体现了政治生态、民意基础、法治实践、法学理论的有机结合。”吕忠梅认为,当今中国,如何通过编纂生态环境法典,促进和保障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既是政治之问,也是时代之问,还是实践之问,更是理论之问。

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条件已经成熟,采用适度法典化模式、编纂“领域型”法典、以可持续包養網发展为核心价值建构法典框架……目前,各方面已就这些问题达成共识。

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记者会上,大会发言人娄勤俭谈及立法工作如何更好保障中国经济发展时表示,全国人大的立法工作将在几个方面重点发力,其中就包括突出高质量发展抓立法,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组织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研究应进一步统一法典编纂理路、准确把握‘统筹立改废释纂’的整体要求,着力解决好明确价值判断标准、妥善处理几对基本关系、增强环境法典编纂研究的法学理性等问题。”对于下一阶段,吕忠梅已经有了不少设想。

对于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吕忠梅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是几代环境法学人的夙愿,也是几代环境法学人不懈的追求”。但她也强调,法典编纂作为最高形式的立法活动,更是立足国情的政治抉择,而不是学者的法律理想,必须以国家的发展现状、法治基础、经济社会条件为研究前提,不能脱离中国实际去构建空中楼阁。

吕忠梅始终认为,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环境立法领域法典编包養纂的基础性概念,使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世界通行语言”,不仅可以使生态环境法典成为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在联合国《世界环境公约》谈判中更好展示中国立场、体现中国方案,而且可以使生态环境法典作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形成为他国所向往、可模仿、可借鉴的立法经验,引领世界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做细海查包養湾保护大文章_中国网

中国是海洋大国,拥有约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诸多海湾犹如蜿蜒海岸上的璀璨明珠,串点成线。保护好海湾不仅能够为人们织就更美的风景线,也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的潜能。

包養網 花園年来,中国沿海城市在海湾保护上越来越精细,机制保障日益成熟,系统治理不断深入,海湾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各美其美,示范引领

海湾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高地、生态保护的重地、亲海戏水的胜地。抓住了海湾,就抓住了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治理与监管的关键区,就抓住了协同推进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牛鼻子”。

美丽海湾是美丽中国在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为了总结凝练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美丽海湾创新建设模式,2022年至今,生态环境部已开展两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共遴选出20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这些案例既展现了不同地区海湾的独特之美,又蕴涵着共通的治理之道。

沙滩洁白绵延,海面碧波荡漾,岸边游人如织……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海南三亚湾是热门旅游目的地,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在这里畅享美丽滨海风光。

在生态包養环境部公布的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中,海南三亚湾榜上有名。近年来,经过持续综合整治,湾长沙细、椰树成林、珊瑚斑斓的自然景观将三亚湾装点得格外美丽,美好生态成为当地发展文旅经济的加分项。

洞头诸湾位于浙江温州,同样入选了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洞头诸湾·共富海上花园”是全国首例海洋生态修复类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将生态环境治理和依托生态环境治理发展的生态化产业打包成一个项目,通过康养服务、旅游消费等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投入,既守住了生态美,又实现了产业兴。

近年来,沿海各地在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摸索出各自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共同推动了海湾的生态环境改善。

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菊英看来,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让沿海各地“学有榜样、做有标尺、行有示范、赶有目标”,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和正向激励作用,对沿海地区开展美丽海湾建设实践起到积极示范引领作用。

对每一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的调研评价,专家组都会带着公众调查问卷在现场随机发放。“不要光看监测指标,老百姓怎么评价这个海湾,其实更加重要,环境质量的水平要跟老百姓的感受契合。”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说。

一湾一策,因地制宜

2022年初,《“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生态环境部与多个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明确了以美丽海湾建设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线,开展“一湾一策”精细化治理。

在福建省东山县,记者眼前的金銮湾水天一色,游客在沙滩上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然而,这里曾经养殖网箱密布,不仅影响了沿海的景观,养殖污水等还对海湾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当地人都不爱到海边来,包養更别提外地游客了。

沈东勇是土生土长的东山人,自1998年开始就在金銮湾从事鲍鱼养殖。为了恢复海湾生态,2019年,东山县清退海上养殖,沈东勇告别了多年的养殖业,开起了民宿。

站在马銮湾的沙滩上,他笑着对记者说:“之前我们都不理解,养殖搞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清退。现在我们越来越体会到,生态环境好了,游客都喜欢到东山来玩,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3年,东山县接待游客逾856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09亿元。在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加持下,旅游业日渐成为东山县的富民产业。

东山县金銮湾是中国美丽海湾建设的一个缩影。各地围绕美丽海湾建设的目标,制定了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规划,因地制宜实施了不同的举措。

在青岛灵山湾,当地建成“七位一体”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海基有缆监测系统+入海河流自动监测+无人船+无人机+卫星遥感+地理信息技术+海洋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平台”覆盖了灵山湾及其入海河口和海岸带区域,基本实现“守点、巡线、控面”监测监控一体化,初步具备海湾生态环境动态监视监测、海洋生态环境预警监测等功能。

在深圳大鹏湾,当地构建起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三方共建共享平台,组建专家智库团和志愿者队伍,建立“专家+媒体+群团+志愿者”走访机制,打造了一批海洋生态文明志愿服务项目,举办“深圳国际海洋清洁日”“海底清洁·废网共创”“蓝色集结号·守护大鹏百里海岸线”“生态使者”环保流动课堂等公益活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美丽海湾建设。

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宣布,2024年中国将启动实施美丽海湾建设提升行动,组织沿海省份重点推进100余个美丽海湾建设,“一湾一策”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

陆海统筹,共护碧蓝

“我们把全国近岸海域划分成了283个治理单元,以海湾这种代表性的地理单元作为它的核心要素。”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83个海湾实际上覆盖了整个大陆和岛屿的海岸线,把海湾作为海洋治理的单元,可以把相关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在综合治理方面形成合力。

中国历来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强调“加强海岸带保护与修复”,“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

“建设美丽海湾,就是要坚持系统观念,陆海统筹、综合施治,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海洋环境和生物生态协同治理转变,从单要素质量改善向海湾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转变,从主要关注指标变化向更加注重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转变。”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福建省厦门市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大屏幕上不包養網仅能实时显示相关海域的水文、洋流情况,还能显示海漂垃圾的历史运动轨迹,更能预测海漂垃圾的走向。“我们通过这套系统对海漂垃圾进行定位和预测,调度船只进行作业,大大提高了清洁效率。”厦门市政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站长张梁华说。

记者在垃圾清扫船上看到,工作人员将在海面上打捞起来的垃圾就地进行简单分类,待靠岸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处理。

张梁华已经在海上环卫站工作了8年,据他回忆,以前在海边常看到海上有零零散散的垃圾,而现在,海面上的垃圾越来越少,环卫站最大的垃圾清扫船出动的次数越来越少。

治理海漂垃圾,单靠海上打捞是不够的。

“我们根据海湾区域特点,建立专业海漂垃圾保洁队伍。”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秋茹介绍说,厦门还设立了海域海岸线保洁队伍,配置沙滩保洁员约580人,根据潮汐情况,每日两次收集处理沿岸垃圾,保持沙滩洁净。

海上打捞、滩上捡拾,厦门海漂垃圾治理成效显著,海漂垃圾的分布密度从2020年的240.38平方米/公里下降到2023年的96.63平方米/公里。

陆海统筹保护和治理海湾,许多地区都在探索和实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持续开展冯家江、南康江环境综合整治,消除沿线污染源,增加冯家江生态流量,完成海湾568个雨污直排口、2000多亩虾塘和养殖场的治理,实施流域内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北海银滩华丽变身、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山东省烟台市健全陆海联动长效管护体系,建立健全湾长制、河长制、海上环卫机制、海警协作机制、海洋灾害应急处置机制,为蓝天、碧海、金沙、绿树、花鸟的良好景观保驾护航。

……

在陆海统筹、综合治理的作用下,海湾的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据2023年监测结果显示,有167个海湾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超过85%,102个海湾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较2022年实现提升。预计到2027年,中国283包養行情个海湾中,将有40%左右基本建成“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记者 刘发为)

图片故事丨大别山下的茶乡女孩_中国查包養網心得网

3月26日,肖珺景包養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的茶园内采茶。

春到大包養網比較别山,绿意盎然,茶香四溢。“95后”女孩肖珺景包養每天忙着采茶、直播、跟客户谈合作。

今年27岁的肖珺景从小在茶乡长大,家里世代制茶。姥爷周祖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父亲也是制茶高手。

2019年大学毕业后,肖珺景回到家乡开始钻研制茶。为了让更多人包養網了解信阳毛尖,肖珺景结合当地风土人情,拍摄了一系列短视频,科普茶功效、推广茶文化。目前她在短视频平台已收获2万多粉丝。“我想传承推广好信阳毛包養網尖非遗手工炒制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茶文化。”肖珺景说。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第一观察丨习近平主席倡导查包養網站“上海精神”的深意_中国网

“上海合作组织走在时代前列,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上海精神’,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7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讲到“上海精神”。

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每一年都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每一次都会谈到“上海精神”。

习近平主席为何如此重视“上海精神”?面向未来,上合组织又当如何弘扬“上海精神”,答好时代之问?

(一)凝聚合作力量

2001年6月,上海黄浦江畔,上合组织成员国国家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告一个全新的国际组织诞生。宣言明确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

20多年来,上合组织始终高举“上海精神”旗帜,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国家团结协作、开放共赢、包容互鉴的全新合作模式。

在2018年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包養網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

此次峰会正式接收伊朗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并批准关于签署白俄罗斯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义务备忘录,上合组织成员国数量增至9个。

“越来越多国家申请加入‘上包養網合大家庭’,充分表明上海合作组织的理念深入人心,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包養網比較。”习近平主席指出。

谈及上合组织的初心使命,习近平主席援引印度诗人泰戈尔名言:“信念鞭策着人们,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意味深长。

(二)解答时代之问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团结还是分裂?和平还是冲突?合作还是对抗?

“时代之问”再次摆在我们面前。习近平主席在峰会讲话中给出鲜明有力的回答:“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把牢正确方向,增进团结互信”。在当前国际地区形势下,这样的主张无疑包養網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方面,上合组织内部要以对话消弥分歧、以合作超越竞争,切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定支持彼此实现发展振兴;另一方面,在同外部世界互动时,要从地区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制定对外政策,同时要高度警惕外部势力在本地区煽动“新冷战”、制造阵营对抗,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理由干涉内政、策动“颜色革命”,把本国发展进步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团结协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各成员国越要坚定携手同行。秉持“上海精神”,就是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各国人民共同利益一边。

(三)照亮未来之路

10年前,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5年前,“确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念”被写入上合峰会青岛宣言,成为上合组织最重要的政治共识和努力目标。

在“上海精神”正确指引下,上合组织在国际风云变幻中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走出了一条符合地区实际、契合各方需求的合作与发展道路,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重要探索,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

新形势下,如何引领上合组织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员最为包養辽阔的地区合作组织实现更大发展?习近平主席深入阐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一系列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为“上海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以“上海精神”为旗帜,上合组织必将不断实现新跨越新发展,加快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开创地区合作新的更大的辉煌。

策划:霍小光

监制:张旭东

主笔:温馨

统筹:刘华、王绚、陈菲

视觉|编辑:吴晶晶、王秋韵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运用主题教育成果查包養app促进乡村振兴(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_中国网

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实的要求贯穿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精力聚焦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研究政策、谋划举措、部署工作、指导推动,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

以学促干  发展产业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主题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学促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300斤大果榛子,100斤铁皮柿子,2个小时就卖完了。”在辽宁省抚顺市“党建引领、共同致富”名优特农产品展销活动现场,抚顺县海浪乡松树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江天说。

抚顺市结合主题教育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充分发挥既有工作机制作用,划分党群共富责任区,发挥“头雁”示范引领作用,帮带孵化一大批专业合作社,同时建立产业联合党委统筹聚力。截至目前,各村党组织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134个,村集体增收417万元,村民增收1178万元。

小花生,大产业。在山东省莒南县,一粒花生可以加工成百余种产品。全县花生种植面积40万亩,花生加工企业300多家,是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莒南县进一步整合政府部门政策优势、资源优势,组建莒南县花生产业链党建联盟和莒南县花生产业助企服务党建联盟,通过扎实推进主题教育重点工作,着力破解花生产业链相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业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助力花生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以往很多小企业都是竞争对手,现在我们抱团发展了,在联盟的牵线下和各大网络平台合作,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包養。”莒南县十字路街道的会议室里,与会人员在三季度花生产业链相关联席会上积极讨论。

学做结合  落实见效

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各地党员、干部将学到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运用到干事创业中,推动落实见效。

10月29日,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牛角沟村,特色党课相继开展。这一天,30余个基层党组织的500余名党员在这里上党课。近年来,牛角沟村开发体验式教学课程,升级红色场馆和配套教学设施,成了开展党性教育的好去处。

主题教育中,遂宁市注重将党员教育培训融入乡村振兴实包養網 花園践,集合43个现场教学点,形成党员教育培训15分钟包養教学圈,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积极开拓进取、勇于担当作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黑龙江省绥化市是产粮大市,当地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绥化市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省委部署,落实调结构任务,成立发展粮食和大豆生产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发展粮食和大豆生产实施方案,对大豆生产任务指标进行量化分解,进一步压实各县(市、区)扩豆增产责任。

立足岗位  办好实事

开展第二批包養網主题教育,要突出一个“实”字。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调查农情,俯下身子倾听群众呼声,办好办实群众的身边事,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河北省滦平县以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为抓手,引导党员、干部在推动发展、基层治理、服务群众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先后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1300余场,带动15.5万人次参与,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天气转凉,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寨里村村民逄淑芬家中的蓝莓大棚里,一家人忙着修缮暖棚,为即将来临的冬季做准备。可棚内一直无法恒温恒湿,这让逄淑芬有些苦恼。

10月12日,村里的电力便民服务点投入使用,派了师傅来检修暖棚温度、水泵控制箱和滴灌设备,解决了一家人的难题。主题教育中,国网青岛市黄岛区供电公司组织实施“办实事、解民忧”专项行动,重点围绕农村供电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与村级党组织合力打造“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模式,采用业务诉求受理联席制度,努力实现村民办电不出村、供电服务零距离。

如何进一步完善乡村包養網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答题。主题教育中,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新经验、新做法。

走进重庆市万州区义和村老湾院子,房屋错落有致,庭院花香扑鼻,处处干净整洁……昔日破败的院子,如今已成为市民争相前往的网红打卡地。这得益于万州区创设的“院落主题日”机制,让大家坐下来一起商量院子怎么改。

如今在万州区,“院落主题日”搭起了解民情、收集民意的桥梁,全区413个村划分为2421个院落,每月各开展1次“矛盾纠纷解一解”“群众诉求办一办”等服务活动,组织发动村民共商解决公共环境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和睦邻里等事务,将为民服务开展在院落、矛盾问题解决在院落、群众议事自治在院落,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24RCEP区域查甜心寶貝包養網海洋经济青年对话召开 共筑蓝色经济伙伴关系_中国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3月30日,“共筑蓝色经济伙伴关系——2024RCEP区域海洋经济青年对话”在海口举行。对话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中国日报社、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主办,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承办,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柬埔寨、日本、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14个国家的智库和专家代表,国内相关部委、高校和科研机构嘉宾约200余人参加本次对话。

3月30日,“共筑蓝色经济伙伴关系——2024RCEP区域海洋经济青年对话”在海口举行,图为对话会现场。

图为海南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陈怀宇。

海南省人民包養平台推薦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陈怀宇指出,要实现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的目标,需要多措并举,多策共施,多方发力,用好RCEP规则,用好青年力量,加快蓝色经济发展。第一,海南将用好包養網 花園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加快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第二,海南将推动自由贸易港政策与RCEP政策叠加,形成海南-东盟蓝色经济合作的重要动力。第三,海南将加快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标准,不断优化蓝色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图为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吕滨。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吕滨认为,RCEP正式生效与全面实施,不仅成为推动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为推进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带来重要机遇,越来越多的协定伙伴关系国所属企业分享到区域超大规模市场的红利,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紧密。中国和东盟在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海洋合作呈现出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的特点,蓝色经济合作延伸正当时。他认为,蓝色经济合作已成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大选项,中国和东盟亟需不断开拓蓝色经济发包養展的新思路。相信中国和东盟间将继续发挥长久以来的合作韧性,中国和东盟的蓝色经济发展之路将愈走愈广阔。

图为中国日报社编委纪涛。

中国日报社编委纪涛表示,推动蓝色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国和RCEP区域各成员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是陆海相邻的好邻居,区域海洋合作逐渐呈现出多领域、全方面、深层次的特点,蓝色经济合作延伸正当时。一是海洋生态环境日益严峻、海洋全球治理面临挑包養網比較战,保护这一方“碧海琼波”刻不容缓;二是RCEP区域海洋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仍面临基础设施、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等挑战。要扩大合作共识,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RCEP框架下各成员国携手编织以海为脉的交流纽带,需要各国青年的广泛参与,不断推动区域内民心相通、文明互鉴。要凝聚青年力量,共同构筑蓝色经济伙伴关系。

图为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主席翁诗杰。

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主席翁诗杰认为,蓝色经济是一个新兴的多部门经济领域,需要多边合作来更好地管理海洋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是“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的重要目标之一,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韧性,推动疫情后经济复苏和民生改善。蓝色资源的巨大经济潜力,有利于增强包容性和可持续地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此,需要深化合作,共同应对蓝色经济发展在能力建设和技能提升、基础设施投资、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挑战。

图为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约瑟·达瑞姆。

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约瑟·达瑞姆指出,东盟需要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伙伴一道合作,特别是用好RCEP促进蓝色经济发展。他建议,在RTA中制定促进蓝色经济发展的条款;放开市场准入,实现服务共享和设备共享;加强监管合作,规范海洋活动;强化经济和技术合作以及能力建设。

图为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特邀演讲中指出,适应区域经贸合作需求日益增强的大趋势,以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为抓手形成海洋合作新格局,已成为全球及各区域需要破解的重大课题。要高度重视海洋和平安宁对全球经济的重大影响,要积极应对海洋合作对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重大影响,要积极支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他认为,一是应推动建立由国际、国家、地方社区、民间组织、企业等多利益攸关方参与的蓝色伙伴关系网络,形成蓝色经济合作与治理的合力;二是应重新审视与完善国家海洋战略,重新评包養網估对海洋价值的认知,“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三是应加强参与全球海洋危机治理的能力建设、规则体系建设等;四是应以加强同东南亚与东北亚各国在海洋环境危机应对方面的合作为先导,推动建立长效性的区域协作机制,塑造国际海洋合作治理典范。

图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以“推动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发表演讲。他认为,推动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成为共筑蓝色经济伙伴关系的务实之举、特别之举,加快形成以蓝色经济为主题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网络和一体化大市场,成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大任务。他建议,要务实推进中国-东盟海洋产业一体化、海洋基础设施一体化、海洋旅游经济一体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此外,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要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区位、资源环境与高水平开放政策优势,在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中扮演重要角色。面对一个更加注重和依赖海洋合作发展的蓝色经济时代,务实推进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不仅有助于释放蓝色经济合作潜力,还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能;不仅有助于推动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还将对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产生重大影响。

开幕式后,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潘新春主持以“构建区域蓝色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为主题的专题对话。与会专家认为,面对构建蓝色经济产业链供应链的共同挑战、共同责任,需要通过推动蓝色经济产业链和供应链一体化,深化海洋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在旅游、渔业、环保方面率先突破,共同努力打造海洋领域开放经济、数字经济、数字经济、航运经济、包容经济。

本次青年对话为期一天,围绕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进程,就“中国-东盟海洋牧场建设”“中国-东盟海洋物流发展趋势与港口合作”“构建中国与东盟蓝色伙伴关系中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等议题开展讨论交流,汇聚各方尤其青年力量,共筑蓝色经济伙伴关系。